CH1 逻辑与证明
1 命题逻辑
命题
- 定义:命题是一个陈述语句,它或者为真或者为假,但不能不真不假。
构造命题
- 命题变元:$p, q, r, s$
- 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,它的真值为真,用 T 表示;如果它是假命题,它的真值为假,用 F 表示。
复合命题
- 非命题(否定命题):$\neg p$
- 合取命题:$p\wedge q$
- 析取命题:$p \vee q$
异或命题 :$p \oplus q$,p 和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,但不同时为真
在自然语言中,“或”字有两种不同的含义:
- 兼或:$p \vee q$
- 异或:$p \oplus q$
- 蕴含命题 :$p \to q$,当且仅当 p 真 q 假时,命题为假
- 双向蕴含命题:$p \leftrightarrow q$, 当 p 和 q 有同样的真值时,命题为真,否则为假
- 逆命题,逆否命题,反命题:$q\to p, \neg q \to \neg p, \neg p \to \neg q$
-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
- 等价命题:两个命题等价,当他们总是有相同的真值。
逻辑运算的优先级
运算符 | 优先级 |
---|---|
$\neg$ | 1 |
$\wedge$ | 2 |
$\vee$ | 3 |
$\to$ | 4 |
$\leftrightarrow$ | 5 |
2 命题逻辑的应用
- 语句翻译
- 系统规范说明
- 逻辑谜题
- 逻辑电路
3 命题等价式
重言式,矛盾式,可能式
- 永真式(重言式):一个真值永远为真的复合命题,如 $p \vee \neg p$
- 矛盾式:一个真值永远为假的复合命题,如 $p \wedge \neg p$
- 可能式:既不是永真式,也不是矛盾式的复合命题,如 $\neg p$
逻辑等价式
- 在所有情况下都有相同真值的两个复合命题 $p, q$,那么它们是逻辑等价的。
常见的逻辑等价式
- 结合律:$(p \wedge q) \wedge r \equiv p \wedge (q \wedge r)$ $(p \vee q) \vee r \equiv p \vee (q \vee r)$
- 分配律:$p \vee (q \wedge r) \equiv (p \vee q) \wedge (p \vee r)$ $p \wedge (q \vee r) \equiv (p \wedge q) \vee (p \wedge r)$
- 德摩根律:$\neg (p \vee q) \equiv \neg p \wedge \neg q$ $\neg (p \wedge q) \equiv \neg p \vee \neg q$
- 吸收律:$p \vee (p \wedge q) \equiv p$ $p \wedge (p \vee q) \equiv p$
条件命题的逻辑等价式
- $\mathbf{p \to q \equiv \neg p \vee q}$
- $\mathbf{p \to q \equiv \neg q \to \neg p}$
- $p \vee q \equiv \neg p \to q$
- $p \wedge q \equiv \neg ( p \to \neg q )$
- $\neg (p \to q) \equiv p \wedge \neg q$
- $(p \to q) \wedge (p \to r) \equiv p \to (q \wedge r)$
- $(p \to r) \wedge (q \to r) \equiv (p \vee q) \to r$
- $(p \to q) \vee (p \to r) \equiv p \to (q \vee r)$
- $(p \to r) \vee (q \to r) \equiv (p \wedge q) \to r$
双条件命题的逻辑等价式
- $p \leftrightarrow q \equiv (p \to q) \wedge (q \to p)$
- $p \leftrightarrow q \equiv \neg q \to \neg p$
- $p \leftrightarrow q \equiv (p \wedge q) \vee (\neg p \wedge \neg q)$
- $\neg (p \leftrightarrow q) \equiv p \leftrightarrow \neg q$
可满足性
一个复合命题称为可满足的,如果存在一个对其变元的真值赋值其为真。当不存在这样的赋值时,即复合命题对所有变元的真值赋值都是假,则复合命题称为不可满足的。
范式
范式是命题公式的规范形式,分为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。
析取范式:命题公示 $A$ 等价写为 $A_1 \vee A_2 \ldots \vee A_n$,其中 $A_i(i=1, 2, \ldots, n)$是命题变元或其否定形式的合取式。
合取范式:命题公示 $A$ 等价写为 $A_1 \wedge A_2 \ldots \wedge A_n$,其中 $A_i(i=1, 2, \ldots, n)$是命题变元或其否定形式的析取式。
- 范式存在定理:任一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,但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可能不是唯一的。
极小项: n 个命题变元 $p_1, p_2, \ldots p_n$ 的合取式,其中每个命题变元必出现且仅出现一次(本身或者否定形式)。用 $m_i$ 表示第 i 个极小项,其中 i 是该极小项成真赋值的十进制表示。
极大项:n 个命题变元 $p_1, p_2, \ldots p_n$ 的析取式,其中每个命题变元必出现且仅出现一次(本身或者否定形式)。用 $M_i$ 表示第 i 个极大项,其中 i 是该极大项成假赋值的十进制表示。
主析取范式:若 一 个 命 题 公 式 的 析 取 范 式 为 $A_1 \vee A_2 \ldots \vee A_n$,其中 $A_i(i=1,2,\ldots,n)$ 是极小项,则称该公式为 A 的主析取范式。
主合取范式:若 一 个 命 题 公 式 的 合 取 范 式 为 $A_1 \wedge A_2 \ldots \wedge A_n$,其中 $A_i(i=1,2,\ldots,n)$ 是极大项,则称该公式为 A 的主合取范式。
求含命题变项 $p_1, p_2, \ldots, p_n$ 的公式 A 的主析取范式/主合取范式的步骤:
- 求 A 的析取范式/合取范式,由简单合取/析取式构成
- 将简单合取/析取式展开
- 消去重复出现的极小项/极大项
- 将极小项/极大项按下标从小到大排列
4 谓词和量词
谓词逻辑
谓词逻辑包含以下新特征:
- 变量:$x, y, z$
- 谓词:$P(x), M(x)$
- 量词
命题函数
命题函数将变为命题(具有真值),当它的每个变量被由其域中的元素替换或者被量词约束。
量词
量词
- 全称量词:$\forall x P(x)$
- 存在量词:$\exists x P(x)$
- 唯一性量词:$\exists !xP(x)$ 或 $\exists_1 x P(x)$,存在一个唯一的 $x$ 使得 $P(x)$ 为真
- 受限域的量词:$\forall_{x<0}(x^2>0)$
- 量词的优先级:量词 $\exists$ 和 $\forall$ 的优先级高于所有的逻辑运算符.
量化表达的否定
- $\neg \forall x J(x) \equiv \exists x \neg J(x)$
- $\neg \exists x J(x) \equiv \forall x \neg J(x)$
5 嵌套量词
常见的四种嵌套量词:
- $\forall x \forall y P(x, y)$
- $\forall x \exists y P(x, y)$
- $\exists x \forall y P(x, y)$
- $\exists x \exists y P(x, y)$
- 嵌套量词的顺序
- 嵌套量词的否定
例:$\neg \exists w \forall a \exists f (P(w, f) \wedge Q(f, a)) \equiv \forall w \exists a \forall f (\neg P(w, f) \vee \neg Q(f, a))$
6 推理规则
论证
- 有效论证
- 命题逻辑中的论证:命题逻辑中的论证是一系列命题,除最终命题之外的所有命题都称为前提,最后的陈述是结论
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
- 假言推理:$(p \wedge (p \to q)) \to q$
- 取拒式:$(\neg q \wedge (p \to q)) \to \neg p$
- 假言三段论:$((p\to q) \wedge (q \to r)) \to (p \to r)$
- 析取三段论:$(\neg p \wedge (p \vee q)) \to q$
- 附加律:$p \to (p \vee q)$
- 化简律:$(p \wedge q) \to q$
- 合取律:$((p) \wedge (q)) \to (p \wedge q)$
- 消解律:$((p \vee q) \wedge (\neg p \vee r)) \to (q \vee r)$
- 构造性二难推理:$((p \to q) \wedge (r \to s) \wedge (p \vee r)) \to (q \vee s)$
- 破坏性二难推理:$((p \to q) \wedge (r \to s) \wedge (\neg q \vee \neg s)) \to (\neg p \vee \neg r)$
使用推理规则建立论证
使用推理规则建立论证,其中前提为 $A_1, A_2, \ldots , A_k$,结论为$B$,常用的构造证明的方法包括:
直接证明法
由前提 $A_1, A_2, \ldots , A_k$ 出发, 应用推理规则,推出 $B$
附加前提证明法
假设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$(A_1 \wedge A_2 \wedge \ldots \wedge A_k) \to (A \to B)$,证明的结论也为蕴含式,那么可以将结论中的前提 $A$ 也作为推理的前提,使结论为 $B$,即把推理的形式改写为:
$$ (A_1 \wedge A_2 \wedge \ldots \wedge A_k \wedge A) \to B $$
归谬法
假设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$(A_1 \wedge A_2 \wedge \ldots \wedge A_k) \to (A \to B)$,那么可以将结论的 $B$ 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前提,推出矛盾,则说明推理正确。
量化命题的推理规则
- 全称实例:从给定前提 $\forall x P(x)$ 得出 $P(c)$ 为真的推理规则,其中 $c$ 是论域里的一个特定成员。
$$ \forall xP(x) \to P(c) $$
- 全称引入:对论域里所有元素 $c$ 都有 $P(c)$ 为真的前提,推出 $\forall x P(x)$ 为真。
$$ P(c), 任意c \to \forall x P(x) $$
- 存在实例:如果我们知道 $\exists x P(x)$ 为真,得出在论域中存在一个元素 $c$ 使得 $P(c)$ 为真。
$$ \exists x P(x) \to P(c),对某个元素 $$
- 存在引入:已知一个特定 $c$ 使得 $P(c)$ 为真,得出结论 $\exists x P(x)$ 为真。
$$ P(c),对某个元素 \to \exists x P(x) $$
7 证明导论
证明条件语句 $p \to q$:
平凡证明:如果已知 $q$ 为真,那么 $p \to q$ 也为真
空证明:如果已知 $p$ 为假,那么 $p \to q$ 为真
直接证明法
- 假设 $p$ 为真
- 用推理规则构造
- 表明 $q$ 也必须为真
间接证明法
反证法
假设 $\neg q$ 为真,然后证明 $\neg p$ 为真。如果我们证明了 $\neg q \to \neg p$,那么相当于我们证明了 $p \to q$。
#### 归谬证明法
为了证明 $p$ 为真, 先假设 $\neg p$ 为真。证明对于某个命题 $r$,$\neg p \to (r \wedge \neg r)$ 为真,就能证明 $p$ 为真。
条件语句的归谬证明:
为了证明 $p \to q$ 为真,先假定 $p$ 和 $\neg q$ 都为真,然后证明出 $\neg p$ 也为真,导出矛盾 $p \wedge \neg p$。
为了证明 $p \to q$ 为真,先假定 $p$ 和 $\neg q$ 都为真,然后证明出 $q$ 也为真,导出矛盾 $q \wedge \neg q$。
等价证明法
为了证明 $p \leftrightarrow q$,需要同时证明 $p \to q$ 和 $q \to p$ 都为真。
证明方法和策略
分情形证明法
为了证明条件语句 $(p_1 \vee p _2 \vee \ldots \vee p_n) \to q$,可以用永真式作为推理规则:
$$ [(p_1 \vee p _2 \vee \ldots \vee p_n) \to q] \to [(p_1\to q) \wedge (p_2 \to q) \wedge \ldots \wedge(p_n \to q)] $$
然后,分别证明每个条件语句 $p_i \to q$ 为真即可。
存在性证明
为了证明形如 $\exists x P(x)$ 的命题,存在性证明将:
- 找到一个显式值 $c$,使得 $P(c)$ 为真
- 那么 $\exists x P(x)$ 为真
反例:
为了证明 $\neg \forall x P(x)$ 为真(或 $\forall x P(x)$ 为假),找到一个元素 $c$ 使得 $\neg P(c)$ 为真(或者 $P(c)$ 为假)。
唯一性证明
证明 $\exists! xP(x)$ 包括两部分:
- 存在性:证明某个元素 $x$ 具有期望的性质
- 唯一性:证明如果 $y \neq x$,则 $x$ 不具有期望的性质
全称性证明
为了证明 $\forall x P(x)$,全称性证明假设 $x$ 是论域 $U$ 中的任意元素,证明 $P(x)$ 为真。使用量化命题的推理规则之全称引入,那么就能证明 $\forall x P(x)$。
November 19th, 2023 at 02:00 pm
催更 😘
November 20th, 2023 at 09:49 pm
咕了